利润集体崩盘,燃油车企用时间换空间
日期:2025-08-09 12:45:45 / 人气:11

近期,海外燃油车企财报陆续发布,电动化转型进程中的困境通过财务指标清晰呈现,各大车企利润集体崩盘,燃油车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艰难的转型之路。
老牌燃油车企:利润下滑远超收入与销量
德系三巨头中,大众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2%,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9%,上半年整体下滑56%,宝马虽看似降幅26%体面些,但同比基数低,且此前崩得早。其他车企如Stellantis、福特等也业绩不佳,福特净利润大减85.98%。这些老牌燃油车企普遍存在利润下滑幅度远超收入和销量下滑的情况。大众集团上半年收入下滑不到1%,交付量小幅增长1%,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2.79%;宝马营收同比减少7.98%,息税前利润下降26.83%,汽车业务毛利率跌破15%;奔驰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8.59%,息税前利润腰斩,二季度净利润仅9.6亿欧元,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1.1%,息税前利润同比减幅超70%。
新能源车市场:纯电难销,插混/混动挑大梁
老牌车企面临纯电车卖不动,插混/混动车独挑大梁但又未完全挑起的困境。今年二季度,奔驰乘用车整体交付量下滑9%,纯电车型下滑24%,插混车型大涨34%;现代汽车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增速不如混动车;韩国起亚二季度混动车型销量大涨24%,纯电动表现一般,插混车型同比下滑16.8%。欧美市场因基建孱弱、供应链成本高昂、能源价格偏高等因素,制约了纯电车型渗透,推动了插混和混动车销售。不过,这也导致中国和“中国以外”市场呈现不同特点。
市场分化:两套规则下的挑战
不同市场规则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达44.3%,2024年插混/增程车型销量增速高,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后来居上。而海外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低,如欧洲仅勉强达到20%,且混动/插混占据欧洲新车销售大部分,与美国、日本等市场以混动为主的结构不同。中国新能源车普遍采用同价位更高配置设计,破坏了海外燃油车价格体系,品牌溢价不被认可,而欧美市场燃油车价格体系与利润率还能维持。
兼顾难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老牌车企无法放弃,即便电动化出师不利,也要在中国与本土新能源车企竞争。这就要求海外燃油车企既要靠燃油车维持利润水平,又要兼顾混动/插混车研发,还不能放松纯电车投资,但难以三方面都做好,导致利润率受影响。
电动化转型:投入大、回报少
创新板块亏损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和电池业务PowerCo上半年创造17.6亿欧元亏损。CARIAD自研软件系统未能完全落地,PowerCo产能在爬坡阶段且亏损不断增加。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创新板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却未能为车企带来相应收益。
巨额投资与欠账
海外燃油车企虽是新能源时代第一批探索者,但转型迟缓且投资未取得良好效果。宝马初代i3销量不佳,奔驰基于纯电平台EVA推出的车型表现不佳,虽有短板但仍押注新纯电平台MMA。福特纯电动车卖一辆亏一辆,大众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提高但利润率低。在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提高时,海外燃油车企未吃到红利,还需补电动化欠账,导致营收乏力、利润塌方。
在电动化转型的阵痛期,老牌燃油车企只能用时间换空间,但竞争对手不会停下脚步,它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转型挑战。未来,如何在传统燃油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之间找到平衡,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将是这些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新航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18禁”电影扎堆,观影年龄提示...08-09
- 利润集体崩盘,燃油车企用时间换...08-09
- AI 搜索半年盘点:夸克元宝豆包...08-09
- 香港人周末北上 “送钱”:背后是...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