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电影扎堆,观影年龄提示,真的能落地吗?
日期:2025-08-09 12:46:17 / 人气:51

近期院线电影出现新现象,“18禁”电影扎堆上映,多部影片在海报打出观影提示,暑期档还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观影提示。然而,这些片方“自主提示观影年龄”的行为能否落到实处,是体贴观众还是营销噱头,值得深入探讨。
观影年龄提示现状:标准模糊与执行混乱
提示行为逐渐兴起
今年暑期档多部“大尺度”电影热映,如《死神来了:血脉诅咒》《731》等打出“未成年观众谨慎观看”提示,还有《聊斋:兰若寺》《戏台》等多部影片给出不同观影建议。其实从2017年《金刚狼3:殊死一战》开始,就有片方尝试这样做,当时该片被要求在线上线下售票窗口显著位置标明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这也是内地第一部正式实施观影提示公告的影片,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施行,规定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
标准模糊
目前对于观影年龄的提示仍仅靠电影片方自发提出,划分标准模糊且无明确规定。不同影片给出的观影年龄限制差异大,有的建议18岁以下谨慎观看,有的建议16岁,有的建议13岁以下儿童在家长指导下观看,全凭片方的良心和经验。
海报展示标准混乱
关于“观影提示”的海报展示标准也十分混乱。不同影片对于“18岁以下谨慎观看”的字体大小不一,有些提示明显,有些则写得非常小,不注意看几乎找不到,如《731》。而且很多影片虽在主海报上有观影年龄提示,但在购票APP页面的轮播海报上,可能看不到主海报,像《侏罗纪世界:重生》在购票平台显示的不是主海报,而是突出卖点的宣传海报;《戏台》在购票页面海报突出其他内容,几乎看不到观影年龄提醒字样。若观众既没在海报上看到提示,购票时也没被提醒,走进影院也看不到相关提示,那么观影年龄提示就失去了意义。
部分影片观影年龄提示缺失及争议
《南京照相馆》
今年暑期档热门电影《南京照相馆》片方未在海报和预告上给出观影年龄提示。不少小学生走进影院观看,有孩子因影片情节情绪激动、泪流不止,影片中日军残害婴儿、多位中国人集体被杀等镜头冲击力大,家长认为部分镜头不适合低龄儿童。影片官方称每个孩子接受程度不同,可先看预告片决定;导演表示太小的观众等长大再看也没关系。但实际上该片是否适合全年龄观影存疑。
《东极岛》
另一部暑期档大片《东极岛》海报及预告也未给出明确观影年龄提示。首映礼上董璇带9岁女儿观影并推荐,演员钟丽缇也认为适合带孩子学习。但有业内人士透露该片有斩首、浮尸、活人被火烧等血腥暴力镜头,尺度比《南京照相馆》更大,建议13岁以下儿童最好在父母指导下观看。
“18禁”提示执行难度与营销嫌疑
执行难度大
从初衷看,“18禁”提示是为保护孩子、找到目标观众,但实际并无强制性。购票时票务平台无需用户实名认证及年龄认证,影院执行困难,工作人员只能善意提醒,对不符合要求者无法采取强制措施。如2024年《异形:夺命舰》上映时,有影城因放映该片遭家长投诉,要求退票、赔偿并出具检查费用。影院检票员也面临两难,一般会让大人带孩子进去,但会尽到提醒义务。
营销噱头嫌疑
对于一些电影,“18禁”成了宣传噱头,引发观众好奇影片尺度。如2017年国产动画《大护法》、2024年《异形:夺命舰》等,凭借“未成年谨慎观影”等噱头和社交媒体热度,成为票房黑马或出圈影片。今年暑期档的《死神来了:血脉诅咒》也可能复刻这种票房奇迹。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借鉴
美国电影由美国电影协会(MPAA)组织的家长委员会根据电影多方面因素进行分级,分为G级(大众级)、PG级(辅导级)、PG - 13级(特别辅导级)、R级(限制级)、NC - 17级(成人影片),不同级别对观影人群有明确要求。这为我国电影观影年龄提示提供了参考,我国电影市场需要更精准的市场分类、更适合的观影年龄建议和更有沉浸式体验的电影作品。
观影年龄提示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目前存在标准模糊、执行混乱、部分影片提示缺失以及被用作营销噱头等问题。保护孩子观影健康,需要片方、票务平台和影院共同努力,也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更完善的电影分级和观影提示体系。同时,家长也应做好观影前功课,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作者:新航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18禁”电影扎堆,观影年龄提示...08-09
- 利润集体崩盘,燃油车企用时间换...08-09
- AI 搜索半年盘点:夸克元宝豆包...08-09
- 香港人周末北上 “送钱”:背后是...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