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哪儿都是雷佳音?”刷脸太频繁遭吐槽,大银幕被“少数人霸屏”谁的锅?

日期:2025-07-01 10:29:53 / 人气:3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最近剧集《长安的荔枝》和电影《酱园弄·悬案》相继问世,两部作品的观众评价都不算好,前者篇幅注水的问题,后者叙事失焦和逻辑崩坏的问题,都引发了许多批评。


与此同时,分别在两部作品中担纲核心主演的雷佳音,也招来了不小的争议。
一方面,网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怎么哪儿都是雷佳音”的抱怨,甚至对他老早就有的“资源咖”指控,也又浮上了水面。


为什么都爱用雷佳音?

分别在小红书、微博和知乎的搜索栏输入“雷佳音”,你能得到非常接近的前排联想词,这足以反映不少观众的疑问:雷佳音是不是资源咖?如果不是,那他的资源凭什么这么好?

所有人都知道雷佳音的资源好,有些人会将这归结于他的“资源咖”体质,认为有特定的金主资本,在一次又一次地推雷佳音上剧、上电影。


但演员“德不配位”、资方还非要硬塞硬顶的情况,在影视圈中还不至于有某些观众想象中那么泛滥。
雷佳音资源好的核心原因,是他的综合素质在同辈中处于头部。


什么叫“综合素质”?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考虑,上戏科班出身的雷佳音显然是一位好演员。
他不仅台词、表情、肢体表演能力扎实,身上也糅合了朴实、稳重和机灵、油滑两种相互对立的特质,能够胜任不同类型、不同分量的角色。
金鹰、白玉兰、飞天三项视帝,金鸡影帝,总不可能是“资本”或“金主”充值送的。


从市场角度考虑,即使现在有一些反感的声音出现,但这改变不了雷佳音观众缘好的事实。


首先,雷佳音具备电视剧爆款积攒起来的国民度,男女老少都认识,形象辨识度和亲和力都很高。


同时,他在电影领域也有突出的票房履历。
如果把并非一番的《满江红》和《热辣滚烫》算上有“蹭票房”嫌疑,那《超时空同居》、《刺杀小说家》、《坚如磐石》、《第二十条》等绝对一番电影的票房,也已经足够让资本放心。


当然肯定会有声音说,《刺杀小说家》的最大卖点是特效,《坚如磐石》和《第二十条》的最大卖点是张艺谋,雷佳音虽为一番,但只是“搭便车”的。


这话倒也不算错,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雷佳音虽非能让观众“为他而来”的巨星,但他国民认知度强、亲和力高、不劝退路人的特质,也是一种市场竞争力,不是随便换一个男演员就能做到。


除了以上优势外,业内和媒体往往也会提到,雷佳音性格好,情商高,圈内人缘上佳。
勤恳谦逊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片场内外沟通能力,不摆架子、主角配角客串都不挑的自我定位……这样的员工,恐怕没有制片方和导演会不想要。


这就是雷佳音所谓“资源”背后的“秘密”。


刷脸是真,但戏路绝对不窄

雷佳音的这波舆论危机,最直接的原因是最近刷脸确实频繁,且他的形象特质和所饰演的角色不完全契合,不只是《酱园弄·悬案》中的反派警察局长薛至武,《长安的荔枝》本应在雷佳音表演舒适区内的“窝囊”小吏李善德,也受到一些批评。


另外,两部作品的整体风评摆在这儿,作为主演想要完全不被连带,也不现实。


这说的是《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给雷佳音所谓“洗白”。
部分观众确实“看烦了他”不假,但这背后的锅,确实怪不着某位演员本人。


影视屏幕被“少数人霸屏”,根源其实还是近年来老生常谈的“没人了”话题。
被吐槽、嫌弃的雷佳音,其实充当了一个沙包——观众将对国内影视圈某些现象的深层不满,通过集火某位演员的方式,宣泄了出来。


自从凭借热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前夫哥”陈俊生走红以来,雷佳音的这几年,确实顺得有些梦幻。
根据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这时候还完全没遭遇任何舆论反弹,反倒有些不正常。


这也意味着,即使雷佳音的表演不出任何问题,也肯定有观众因为单纯的“看烦了”,而对他产生反感。


说到刷脸,《长安的荔枝》是《天才基本法》以来,雷佳音主演的剧集时隔三年再次开播,至于综艺,更是已经四年不见他的身影。
综上,雷佳音在小荧屏上的曝光,其实并不算夸张。


至于电影那一头,雷佳音最近几年的曝光度,就太高了。


2023年至今,雷佳音共有六部电影上映,看似不算特别多。
但这六部电影累计票房已超125亿,其中四部在春节档上映,一部是暑期档全明星大片,一部是国庆档全明星大片。


可以说,雷佳音在最容易被观众看到的重磅电影里,确实是高强度刷脸。


实事求是地说,近期雷佳音受到的许多“指控”中,批评他和角色适配度不高,或是形象管理不够好的,都多少有一定道理。
不过即使是《酱园弄·悬案》中备受争议的薛至武,这个角色的问题之源恐怕也不在雷佳音,而在于从剧本层面就混乱不堪的糟糕人设。


但如果要说雷佳音“演什么都一个样”,就有些冤枉人了。


刨去像薛至武这样演绎有争议的角色,仅在过去几年的大热作品中,雷佳音就成功演绎过孔武忠勇的不良帅、唯唯诺诺的地下党叛徒、稳重善良的小民、城府极深的奸相……

虽然在“中年窝囊废”的赛道上驾轻就熟,但这不意味着雷佳音的戏路仅限于此。
张艺谋对雷佳音的第一条评价,就是“可塑性强”。


当然,可塑性再强的演员,也不可能以百分之百的适配性演好所有角色,比如薛至武,比如《坚如磐石》中的苏见明,都是这样。


但观众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好像全世界的男性角色,都要找他来演呢?

症结不在演员个人,在行业生态

客观来说,演技和可塑性强、观众缘好、性格和业内人缘也好的雷佳音,现在是大项目主角或重要配角最受欢迎的次优选择。


既然雷佳音处在这么一个市场生态位上,他不缺主角演、不缺大戏演的现状就很合理。


但雷佳音的“刷脸”之所以能在最近引起争议,最大的症结不在他本人,而在于国内影视圈头部资源的集中化。


导演和片方选择雷佳音无可厚非,好项目对主要男演员的选择面太窄,雷佳音所在的这个“池子”里选项太少,才是更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女演员的选择情况中,可以说更加突出,在此就不展开赘述了。


前面说了雷佳音的“综合素质”强,包括表演、人气、态度三点。
或许能满足其中某一两点的演员不少,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资方越来越趋于保守,往往只倾向于选择雷佳音这样早已被市场成功验证过的头部演员。


一部头部制作的电影选男一,选不了吴京、沈腾,就选雷佳音;但如果选不了雷佳音,去选郭京飞、李光洁、刘奕君等同样优秀的中生男演员,大概率是过不了会的。


前几年观众批评香港电影熟脸扎堆,总是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排列组合”,内地影坛虽然还没到那种地步,但能扛起大制作电影、给予投资者信心,同时又有演技托底的演员,也真的太少了——这导致表演能力强、又很勤奋、还不挑戏的雷佳音,自然就特别“刷脸”。


当然,雷佳音被“烦”也不单是因为刷脸太多,某些固有的短板,还是给了观众一些批评他的合理理由。


首先是个人特质方面的问题。
雷佳音虽然实力和观众缘俱佳,但他毕竟还处在“戏带人”的层次,不能像吴京、沈腾、王宝强一样,以鲜明的个人特质做到“人带戏”。


在担当不少商业大片如《刺杀小说家》《坚如磐石》的男一号时,气场展现较弱,存在感稀松平常,让观众感觉这些角色并不是“非他不可”,这也助长了某些关于他是否“资源咖”的争议。


第二点也不可忽视:形象问题。
这次有不少女观众表示《酱园弄·悬案》中薛至武的痘坑影响观感,虽然这是电影化妆的结果,但其实也戳中了雷佳音的外貌短板。
如果雷佳音是一位标准的帅哥演员,即使刷脸,观众对他的“烦”,可能也会有所消减。


事实上不仅是雷佳音,国内影坛堪当中流砥柱的中生代男演员中,“颜值”不与“实力”相匹配,靠演技而非颜值立足,本来就是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


但无论如何,雷佳音本人,是不该给国内演员选择面小的行业大问题背锅的。
如果有足够多兼具业务能力、国民度和颜值的演员,何至于让他这么刷脸呢?

演员曝光度如何权衡,该考虑停下休息吗?

当然,该不该背锅是一回事,观众对雷佳音的“烦”,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另一件事。


在主演姓名是电影票房最大变量的时代,电影明星需要控制曝光度以降低“易得性”、提高神秘感或逼格。
前段时间,老牌好莱坞巨星丹泽尔·华盛顿告诫后辈新星迈克尔·B·乔丹要减少曝光,可见这条规律,即使今天也没有被彻底遗忘。


当然,时代不同了,中国娱乐圈的具体情况也和好莱坞有所差别。


对于雷佳音这类从电视剧走出,至今影视双栖,人设又较为亲民的影星而言,显然不能像那类远古电影巨星一样视演电视剧为“堕落”,甚至有时上一上综艺,也是进一步提升国民度的不错选择。


不过曝光度虽没必要太低,但太高了,总归还是一种对新鲜感的透支。
邓超和黄渤的电影事业,有没有受到综艺大火的负面影响?这众说纷纭。
但张译2023年多达七部作品播出和上映的奇景,有没有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肯定有。


那张译前段时间在华表奖上发表的暂时息影决定,能不能成为雷佳音的参考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新航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新航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