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到中国,伦敦真的能回归吗?

日期:2023-05-12 12:01:42 / 人气:405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维利于当地时间25日发表政策演讲。他在演讲中告诉中国的保守鹰派,英国必须与中国接触,而不是在“新冷战”中孤立中国,并呼吁与中国建立“健全和建设性的”新双边关系。
根据英国外交大臣办公室提前发布的一份演讲稿,克莱里在演讲中说,“对我来说,宣布一场‘新冷战’,并说我们的目标是孤立中国,将是畅通无阻和容易的——甚至可能是令人满意的。畅通无阻,轻松如意,也有错。因为这将是对我们国家利益的背叛,是对现代世界的蓄意误解。”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利资料图
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算是对英国过去涉华激进路线的一次纠偏,也是想回归英国的平衡外交传统。据说Cleverly还将制定英国版的“中国三部曲”,即在重要领域“制约中国”;加强与“印太”盟友的关系;与中国直接接触以促进稳定的关系。有分析认为,在英国政界对华敌意浓厚的氛围下,前两点更多是出于“政治正确”以避免政敌的攻击,而第三点,即加强与中国的接触,才是机灵最想表达的。
尽管伦敦对中国的态度远未转向——乖巧的话语中仍充斥着充满冷战思维的陈词滥调,但他无意打破英国扭曲的、极其不健康的政治现实:“新冷战”让部分英国人感到满意,而与中国的合作却饱受诟病。近年来,正是这股逆流将中英关系推上了歧途,走到了现在的困境。英国首相经历了旋转木马式的轮换,却在对华态度上进行了几轮强硬加码,对中英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
苏纳克政府上台后,似乎有意踩刹车,这种意愿也体现在克莱里的讲话中。苏纳克新的全面外交和国防政策将中国称为“划时代的挑战”,而不是其前任特拉斯定义的“威胁”,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回调,尽管是有限的。
Sunak资料图
坦率地说,英国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后追随美国,配合其全球战略走得太远,让人忘记了它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国家,这并没有给它带来预期的影响力和大国地位,而是竞争力的不断消耗和萎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伦敦金融城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伦敦首次失去了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的唯一领先地位,与纽约并列第一。这也是伦敦历史上第一次没有登上榜首。抓住美国的大腿,我们失去了更广阔的世界。英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相对而言,欧洲大陆国家在华盛顿的地缘政治战略上没有英国深,而且调整得比英国早。今年以来,中欧各领域高层交往迅速恢复。这些互动中只有英国一家,多少对英国有些刺激。它显然希望尽快恢复与中国的高层交往。巧妙地透露他将寻求今年访问中国。欧洲大陆的国家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和平衡。相信这也对英国形成了正面的触动。
应该说,Cleverly对中国的看法一点也不“对华友好”。充其量只能说他回到了一个相对正常的外交轨道——在和平时期,哪个国家不需要“建设性”地发展关系?谁会喜欢动不动就充满敌意和霸凌的交流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正常的逻辑。在英国,要想公开发声,就得小心翼翼,赔礼道歉,还要承受议会反华议员的巨大压力。这再次暴露了英国对华政策的双重性和混乱性,显然不利于中英关系的发展。
看来中英中欧这种不舒服的磨合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欢迎Cleverly在讲话中的积极态度,至少可以看到中英关系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但在对华政策上会落实到什么程度,我们持观望态度。在此,我想提醒机灵的和其他欧洲政客一个隐患,那就是必须严格执行一个中国原则,绝不介入或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湾省问题。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本文为《环球时报》社论。原题为:理性对待中国,伦敦真的能回归吗?)


作者:万泰娱乐




现在致电 QQ: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万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