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指责导演带头搞孤立,过气女星的残酷,在41岁白百何身上展露无遗

日期:2025-11-09 20:08:28 / 人气:17


2025年,白百何参演的电影《春树》入围东京电影节,这本该是她演艺事业的又一个高光时刻,是她向观众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电影节却成为了她的一场噩梦,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娱乐圈的残酷和人情冷暖。在东京电影节期间,白百何遭遇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她感觉自己被导演和制片人孤立、排挤。这起事件不仅是一次剧组矛盾的爆发,更揭开了中年“过气”女星在行业中艰难求生的现实一角。
东京电影节风波:从“工具人”到被提前遣返的女主角
早在2023年,《春树》的前作《罗目的黄昏》参加釜山电影节时,问题就已初现端倪。白百何自费前往韩国支持影片宣传,却差点连活动现场都进不去。当她被拦在外面时,制片人却“妆发整齐”地在休息室聊天,对她的困境视而不见。更让她心寒的是,釜山电影节的新闻照片里,只有导演和制片人,完全没有她这个女主角的身影。她质问导演张律,得到的却是敷衍回应,不满的种子就此埋下。
而在东京电影节,这种被孤立的感觉愈发强烈。11月3日,白百何被制片人单方面通知“可以回国了,没有得奖,无需参加5号闭幕”。作为女主角,她完全没想到会被轻易排除在电影节核心环节之外,内心充满愤怒与委屈。她认为,无论影片是否获奖,自己都有权与剧组共担荣辱。更让她失望的是,导演张律全程“隐身”,未与她有任何沟通解释,让她倍感被抛弃。
后续她才发现真相:《春树》最终斩获东京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剧组其他成员都留下参加颁奖典礼,只有她被提前送回国。这种被欺骗、被排挤的经历,让她忍无可忍——“影片需要时用各种理由说服我参演,取得成绩时却将我一脚踢开”,她直言自己被当成了“工具人”。
风波背后:利益博弈与团队矛盾的交织
这一事件的背后,可能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从利益分配来看,电影奖项对各方的商业价值和声誉影响巨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或许存在幕后交易与博弈,白百何的利益被牺牲以换取导演和男主角的获奖。从团队矛盾分析,拍摄过程中她可能与导演、制片人在创作理念、拍摄方式上存在分歧,这些矛盾在电影节期间被激化,导致她被孤立。此外,有猜测称白百何曾自降片酬并拉来投资,这可能增加了她在剧组的话语权,进而引起部分人不满,最终在电影节上遭遇打压。
41岁的困境:过气女星的残酷生存图鉴
东京电影节的孤立事件,不过是白百何作为过气女星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年龄是横亘在她面前的大山——在娱乐圈这个极度看重青春颜值的地方,41岁的她不再是青春偶像剧女主角人选。行业默认规则是“女演员过四十,优先被考虑演妈妈类角色”,曾经为她量身打造的青春浪漫、独立都市女性角色,如今渐行渐远。即便保养再好、演技出色,也难抵年龄带来的偏见与限制。
社交场合的尴尬也如影随形。曾经作为一线女星,她是颁奖礼常客,备受瞩目;如今出现在活动中,常被安排在边缘位置,仿佛透明人,无人主动交流。走红毯时没有前呼后拥,甚至出现过无人搀扶、合影手足无措的场景。过往的人脉关系也逐渐疏远,落魄时朋友与合作伙伴纷纷保持距离,人情冷暖尽显。
片酬降低与角色选择受限更是现实困境。事业巅峰时,她单部电视剧报价可达六千万,如今片酬大幅缩水七成,还得自带投资。即便如此,优质剧本依然寥寥无几,很多适合的角色被年轻、更具话题性的演员抢走。为了有戏可演,她不得不降低身段争取小角色,甚至面临与年轻演员的竞争压力,资本眼中她的商业价值已大打折扣,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结语:在残酷名利场中挣扎的坚持
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向来以名利为导向,一旦失去商业价值和话题度,就容易被抛弃。白百何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过气女星的残酷现实。未来的路充满不确定性,她能否重拾辉煌,还是在过气边缘越陷越深,仍是未知数。但她在困境中勇敢发声、努力挣扎立足的坚持与勇气,不禁让人动容。这场风波也引发行业反思:当演员的价值仅用流量和年龄衡量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更多有实力的表演者?

作者:新航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新航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