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商业” 正流行:从流量狂欢到长期运营的破局之道
日期:2025-09-09 19:54:15 / 人气:7
当成都大运会带动餐饮订单增长 150%、侃爷海口演唱会撬动 3.73 亿元旅游收入、苏超联赛让常州、泰州等非旅游城市商场客流激增 60%——“场馆商业” 已从过去的 “附属配套” 升级为城市消费的 “核心引擎”。演唱会、赛事、艺术展等场馆活动与商业体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 “人流叠加”,而是通过场景创新、内容联动、服务延伸,形成 “1+1>2” 的消费闭环。但 “凑上就能火” 的表象下,暗藏同质化、运营断层等隐患,如何从 “短期流量狂欢” 转向 “长期价值沉淀”,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一、“场馆商业” 爆火的底层逻辑:流量、场景与情绪的三重共振
“场馆商业” 的流行并非偶然,而是契合了当下消费升级、体验经济与城市运营的多重需求,其核心驱动力可归结为三点:
1. 流量聚合:场馆活动成为 “超级引流器”
大型场馆活动天然具备 “强吸引力、高聚集性” 的特质。一场演唱会可吸引数万外地观众(如侃爷海口演唱会外地访客占比 95%),一场赛事能撬动全城消费热情(苏超泰州场带动商场客流环比增 60%)。这些活动带来的 “瞬时海量人流”,恰好解决了传统商业体 “客流增长乏力” 的痛点。相较于依赖日常自然客流,场馆活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周边商业注入 “强心剂”,且客群以消费意愿强烈的年轻人为主,转化效率更高。
2. 场景延伸:打破 “活动与消费” 的边界
过去,场馆与商业是 “割裂” 的:观众在馆内看演出、观赛,结束后便离开;商业体则被动等待人流。如今,“场馆商业” 通过场景联动实现 “无缝衔接”:北京五月天演唱会期间,朝外 THE BOX、西单更新场等商业体同步推出 “MAYDAYLAND” 主题装置与周边,将 “演唱会氛围” 延伸至商业空间;上海凯德虹口商业中心紧邻虹口足球场,针对演唱会推出 “票根换餐饮折扣”“应援专用包厢”,让观众从 “观演者” 自然转变为 “消费者”。这种 “活动场景 + 商业场景” 的融合,极大提升了消费转化率。
3. 情绪驱动:满足 “体验式消费” 的核心需求
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不再满足于 “买商品”,更追求 “买体验、买情绪”。场馆活动本身承载着 “娱乐、社交、认同” 等情绪价值,而商业体则通过配套服务放大这种价值:成都大运会期间,商场推出 “运动主题快闪店”“大运周边集市”,让观众的 “运动热情” 转化为消费行为;香港西沙 GO PARK 将体育场馆与亲子商业结合,家长带孩子运动后可直接在周边餐饮、购物,满足 “一站式体验” 需求。这种 “情绪 + 消费” 的绑定,让商业体从 “交易场所” 升级为 “情感载体”。
二、两种主流玩法:“集邮式” 短期爆发与 “细水长流” 长期运营
当前 “场馆商业” 主要存在两种运营逻辑:一种是依托大型活动的 “短期流量收割”,另一种是聚焦日常体验的 “长期价值沉淀”,两者各有优势与适用场景。
1. 玩法一:“集邮生意”—— 借势活动做足短期爆发力
针对演唱会、大型赛事等 “脉冲式” 活动,商业体通过 “主题化、稀缺性、互动性” 设计,实现流量的快速转化,核心是打造 “不可复制的活动记忆点”。
(1)案例借鉴:北京五月天演唱会的 “全城联动”
五月天演唱会期间,北京多个商业体跳出 “周边配套” 的定位,主动成为 “演唱会延伸场景”:
- 主题氛围营造:朝外 THE BOX 布置 “MAYDAY 主题打卡墙”,西单更新场推出限量版演唱会周边,让商业体成为 “粉丝集结地”;
- 票根经济落地:多家商场推出 “凭演唱会票根享餐饮 8 折”“兑换定制纪念品”,直接拉动消费;
- 延伸活动设计:朝阳公园北码头举办 “演唱会后粉丝派对”,延长消费时间线。
这种 “全城联动” 模式,让演唱会从 “单一场馆活动” 升级为 “城市消费事件”,实现流量的最大化利用。
(2)创新方向:“盲盒式” 集邮与 “场景绑定”
未来 “集邮生意” 可进一步升级:
- 纪念体系打造:如商业体与场馆联合推出 “季节限定纪念票”,观众凭票根可兑换不同主题福利(春季为餐饮券、夏季为文创周边),集齐四季票根可解锁 “年度 VIP 权益”,培养用户 “收集习惯”;
- 盲盒化输出:针对高频次场馆活动(如每月一场演唱会),推出 “盲盒式快闪店”—— 每场活动匹配不同主题的品牌快闪、限定商品,让粉丝形成 “每场必逛” 的期待。
2. 玩法二:“日常运营”—— 脱离大型活动的可持续性
大型活动带来的流量是 “短期脉冲”,真正考验 “场馆商业” 实力的,是没有演唱会、赛事时的 “日常运营能力”。成功的项目往往通过 “垂类聚焦”“场景融合”“服务升级”,实现 “细水长流” 的客流沉淀。
(1)案例对比:上海两大项目的差异化路径
- 凯德虹口商业中心:体育主题的 “强绑定”
作为虹口足球场的 “邻居”,凯德虹口没有局限于 “演唱会配套”,而是深耕 “体育消费”:与足球场签订长期协议,推出 “球迷专属包厢”“足球主题亲子活动”;引入运动品牌旗舰店、体育培训机构,形成 “观赛 - 消费 - 培训” 的闭环。即使没有演唱会,日常踢球、看球的人群也能支撑商业客流。
- 保利时光里:艺术主题的 “高客质”
保利时光里紧邻上海博物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主打 “艺术 + 商业”:B1 层无缝接驳艺术馆,设置 “艺术衍生品专区”“展览预售服务台”;引入小众画廊、文创品牌、精品餐饮,吸引 “看展人群” 停留消费。这种模式虽客流总量不及传统商业,但客单价高、复购率强,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2)避坑关键:避免 “场景错配” 与 “补充性经营”
很多商业体引入剧场、Livehouse 后效果不佳,核心问题在于 “场景错配”:将脱口秀剧场塞进高端购物中心,或将小众 Livehouse 放在社区商业,导致 “客群不匹配”;同时,若仅将场馆作为 “填补空置面积” 的补充,缺乏与商业的深度联动(如没有配套的周边销售、主题餐饮),最终会沦为 “闲置空间”。
三、潜在风险与破局方向:从 “跟风狂欢” 到 “差异化深耕”
“场馆商业” 看似一片蓝海,但随着各地大型场馆陆续建成、活动资源逐渐分散,未来必然面临 “同质化竞争”“流量过剩” 等风险。提前布局差异化,是避免陷入 “肉搏战” 的关键。
1. 警惕三大陷阱:流量依赖、同质化、运营断层
- 流量依赖陷阱:过度依赖大型活动,一旦活动减少,商业便陷入 “客流真空”(如部分场馆周边商业在演唱会结束后客流暴跌 70%);
- 同质化陷阱:所有商业体都做 “票根折扣”“主题快闪”,缺乏创新,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
- 运营断层陷阱:只关注活动期间的短期运营,忽视日常服务升级(如没有针对运动人群的储物、淋浴服务,没有针对艺术人群的导览、讲解服务)。
2. 破局路径:聚焦 “垂类赛道” 与 “生活方式养成”
(1)切准垂类:从小而美到 “专业壁垒”
对于中小体量商业体,与其 “大而全” 地跟风做 “综合场馆配套”,不如聚焦单一垂类,打造 “专业标签”:
- 体育垂类:参考日本 KAMO 足球用品商店,聚焦 “足球主题”,引入球衣定制、足球培训、球迷沙龙,结合周边的社区足球场,成为 “足球爱好者的聚集地”;
- 二次元垂类:与动漫 IP 合作,打造 “主题剧场 + 周边商城 + cosplay 摄影” 的闭环,吸引二次元群体高频消费。
(2)养成生活方式:让 “场馆商业” 融入日常
成功的 “场馆商业” 最终要成为 “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 日常场景激活:西岸大剧场除了音乐剧演出,3F “在水长廊” 对公众开放,成为 “看江景、拍打卡照” 的日常休闲地;深圳 K11 ECOAST 依托滨海长廊,即使没有展览,也能凭借 “自然风景 + 艺术建筑” 吸引遛娃、放空的人群;
- 社群运营深化:针对场馆客群(如运动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建立社群,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如足球友谊赛、艺术沙龙),通过 “社群粘性” 带动商业消费。
(3)技术赋能:提升 “流量转化” 与 “体验感”
利用技术工具优化运营:通过小程序整合 “场馆票务 + 商业消费”,实现 “购票即赠商业优惠券”;引入 AR 技术,让观众扫描票根即可在商业体内触发 “主题互动游戏”;通过大数据分析场馆客群偏好,精准调整商业品牌与活动内容。
四、未来趋势:场馆商业将重塑城市消费格局
“场馆商业” 的流行,本质上是城市消费从 “商品导向” 向 “体验导向” 的必然结果。未来,它将不再是 “商业的附加项”,而是重塑城市商圈格局的核心力量:
- 去中心化趋势:大型场馆往往不在城市中心,其周边商业的崛起将带动 “城市副中心” 发展(如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带动东部新城商业成熟);
- 融合化趋势:场馆与商业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出现 “商业体内建场馆”(如购物中心内的小型剧场、室内球场)、“场馆内做商业”(如体育场馆内的主题商业街)的混合形态;
- 全球化趋势:随着国际赛事、演唱会逐渐恢复,“场馆商业” 将融入 “城市文旅”,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 “新名片”(如海口通过演唱会打造 “文旅消费目的地”)。
结语:流量是表象,价值是核心
“场馆商业” 的流行,不是 “凑上就能火” 的偶然,而是 “内容 + 场景 + 服务” 协同的必然。短期内,大型活动能带来流量狂欢,但长期来看,只有那些能跳出 “依赖活动” 的惯性,深耕垂类赛道、养成用户生活方式、构建差异化壁垒的项目,才能真正抓住这波红利。
对于商业运营者而言,与其盲目跟风引入场馆资源,不如先思考:我的项目能承接什么样的场馆客群?如何将 “一次性流量” 转化为 “长期用户”?当行业从 “流量竞争” 进入 “价值竞争”,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能创造持续价值的 “场馆商业”,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新航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高温使人衰老?09-09
- 小红书与苹果:不同商业路径下的...09-09
- “场馆商业” 正流行:从流量狂欢...09-09
- 餐饮 “四大金刚”,挤满全国商场09-09